3月18日上午,海門區氣象局在五樓會議大廳召開了“2021年度海門重大天氣氣候事件暨2022年世界氣象日活動”新聞發布會,區氣象局副局長許春艷、孫熔、氣象臺臺長顧浩參加了發布會。此次新聞發布會邀請了區融媒體中心、海門日報、海門電臺的記者共同參與。
副局長孫熔: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發布會。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區氣象局許春艷副局長、氣象臺顧浩臺長,向大家介紹2021年度海門地區的重大天氣氣候事件等有關情況和2022年世界氣象日的籌備情況。
副局長孫熔:下面我們先請許春艷副局長就2021年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和2022年世界氣象日活動的籌備情況作介紹。
副局長許春艷: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2021年我區年平均氣溫17.1℃,顯著偏高;年降水總量1198.1毫米,比常年偏多12%;日照時數2188.9小時,比常年偏多174.5小時。2021年我區天氣形勢復雜,極端事件頻發,出現的災害性天氣有寒潮、大風、暴雨、強對流、高溫、臺風、霧和霾等,主要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年平均氣溫創建站以來歷史最高記錄
2021年全區平均氣溫17.1℃,創建站以來歷史最高記錄,較常年同期偏高1.6℃。其中冬、春季氣溫異常偏高,秋季顯著偏高,夏季正常略偏高。
二、強對流天氣頻發,極端性顯著增強
2021年我區共出現20次區域性強對流過程,最大小時雨量105毫米(9月9日出現在包場站);海門本站觀測記錄有2次冰雹過程。其中,受東北冷渦影響,4月30日20時至22時,我區出現強雷暴大風天氣,全區極大風速普遍有9到12級、局地13級,其中最大出現在東灶港,為39米/秒(13級),海門本站為23.8米/秒(9級)。全區范圍內28個自動站(含交通站)在此次強雷暴過程中,極大風速超過10級的站點有11個。此次罕見的極端強雷暴大風天氣,給我區的生產生活都帶來較嚴重的損失。
三、梅雨期多對流性天氣,局地降水創極值
2021年我區6月13日入梅,偏早(常年6月20日);7月11日出梅,正常(常年7月13日);梅雨期28天,略偏長(常年23天)。梅雨期間海門本站累積雨量204.8毫米,較常年偏少約13%。梅雨期降水呈過程性、間歇性特征,暴雨日明顯偏少,多對流性天氣,局地短時降水強度大。梅雨期間我區共有6次較強對流天氣過程。其中7月2日出現區域性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過程,海永鎮24小時雨量達303.8毫米,創該區域站建站以來極值。
四、臺風影響偏少,但“煙花”陸地滯留時間歷史最長
2021年共有2個臺風影響我區,分別為06號臺風“煙花”、14號臺風“燦都”,相較常年偏少。臺風“煙花”移動速度慢,在我國滯留時間長達95個小時,為1949年以來滯留我國時間最長的臺風。受其影響,7月24日20時至7月28日14時,我區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海門本站累積雨量175.8毫米,最大累積雨量出現在包場鎮劉浩站(210.0毫米),最大小時雨強為26.5毫米(三星鎮德勝站,26日08時-09時);全區極大風速普遍達8到9級,海門本站極大風速21.3米/秒(9級),最大出現在東灶港站(24.0米/秒,9級)。
五、寒潮過程多,極端性強,最低氣溫刷新歷史記錄
2021年全區共出現6次寒潮天氣。1月5-8日全區48小時(5-7日)最低氣溫降幅為12℃,過程最低氣溫-9.4℃,出現在1月8日早晨,突破了一月上旬和全月的極端最低氣溫極值,同時刷新了建站以來的歷史最低氣溫記錄(-9.3℃,1977和2016年)。此次低溫過程,全區出現嚴重冰凍且無降雨,干凍疊加,對在田作物產生嚴重影響。
六、多濃霧過程,嚴重影響交通出行
2021年全區共出現19次區域性濃霧天氣(能見度低于500米),其中10次為區域性強濃霧天氣(能見度低于200米),3次為區域性特強濃霧天氣(能見度低于50米)。區域性濃霧天氣造成高速公路封閉、長途客車停運、汽渡停航,給市民朋友的出行造成不便。
再過幾天就是3月23日世界氣象日了,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早預警、早行動:氣象水文氣候信息,助力防災減災”。由于氣候變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強烈。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受到多種相關危害的影響,這些危害本身也因人類活動、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據此,我們認為僅僅預測天氣狀況已經不夠了,基于可影響趨勢的預報服務更能夠直觀告知公眾、指導公眾。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氣象、水文、應急等部門和社會各群體之間的協作,將顯著提高社會整體的防災、減災和救災效能。因此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強調了“水文氣象信息,助力防災減災”的重要性。為更廣泛地宣傳普及氣象科學知識,更高效地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和氣象災害防御能力,我局在本月圍繞世界氣象日籌備了一系列主題活動,如在3月11日已開展的氣象科普講解比賽,和即將開展的世界氣象日主題微信互動推文、校園氣象科普講座、戶外氣象科普宣傳等。當然考慮疫情等原因,我們也會對活動方式進行適當調整,線上為主。
今天,我們在此面向公眾對2021年發生在海門的重大天氣氣候事件進行了盤點。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新聞發布會,讓社會公眾更加關心氣象、了解氣象,進一步提高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救災意識,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我局將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黨建引領,深化“測風雨、系冷暖”黨建服務品牌,不斷提升氣象服務能力和水平,切實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為推動海門高質量發展,譜寫“強富美高”新篇章,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示范區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謝謝!
副局長孫熔:感謝許局長的介紹!下面請各位記者提問。
海門融媒體中心記者:2021-2022年冬季大部分群眾都覺得偏暖,具體情況怎么樣呢?春天到了,大家都比較關心2022年春天海門整體的情況,能不能給大家一個概況?
氣象臺臺長顧浩:2021/2022年冬季(2021年12月-2022年2月),全區平均氣溫為5.3℃,正常略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正常,具體來說,12月至1月我區氣溫整體偏高,2月偏低,12月和2月降水偏少,1月降水偏多,所以總的來說我區冬季為前期干暖后期陰冷。冬季前期我區500hpa高度場為正距平控制且位于水汽輻散區,利于冷空氣過后升溫,不利于降水產生,冬季后期500hpa高度場負距平控制,印緬槽活躍,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弱,利于水汽在我區輻合,形成降水。
預計今年春季(3-5月)降水量175~215毫米,較常年偏少0~2成,其中3月、4月較常年略偏少,5月略偏多。預計平均氣溫14.5~16.0℃,較常年偏高0~1℃,其中3月較常年偏高1~2℃、4月和5月較常年偏高0~1℃。
記者:剛剛許局長提到過幾天就是世界氣象日了,海門區氣象局舉辦了很多活動,我們想問一下,作為普通市民有哪些渠道可以參與進來?
氣象臺臺長顧浩:為了迎接今年的世界氣象日,我們精心籌劃了大量的活動,包括氣象臺站開放日、氣象科普講解比賽、校園氣象科普講座,323線上科普有獎答題活動等。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參與的活動,具體的活動信息可在“海門氣象”微信公眾號上查看或留言咨詢。除了世界氣象日,我局也會在512防災減災日、全國科普周等多時段走進鄉村、社區、企業、學校、公共場所等,直接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氣象科普。如有團隊參觀的需求也可以撥打我們的值班電話0513-82212114咨詢。我們將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情況下,期待大家的光臨!
記者:現在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以及影響都有很大的加強,海門區氣象局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來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副局長許春艷:全球變暖,讓臺風、暴雨、寒潮、大風、雨雪冰凍等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變得顯著,氣象災害對經濟社會運行和群眾生產生活造成的嚴重影響也愈發被關注。氣象系統在守住生命紅線,減輕災害損失,切實發揮好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方面肩負重大責任。我們的舉措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關口前移,“防”字為先。以打破常規的勇氣,做足應對極端天氣的準備,努力追求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通過加強監測預報、會商研判、復盤總結,提高預報預測準確率、延長決策預見期,讓預報預警發得出、收得到、看得懂、用得上;深入推進研究型業務建設,綜合運用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全方位提升觀測能力、預報質量、服務水平。二是緊扣責任,高效聯動。牢牢依靠體制機制優勢,積極對接、主動拓展,深化多部門信息共享與應急聯動,充分發揮氣象監測預報先導、預警發布樞紐、風險管理支撐及應急救援保障的作用;運用媒體在災害預警信息二次傳播的優勢,增強全社會抵御災害的韌性和能力,完善社會力量和市場參與機制;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把提升全民氣象科學素質和自救互救能力擺在重要位置。三是聚焦重點,精準發力。充分認識到做好今年汛期氣象服務的極端重要性,把做好汛期氣象服務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來抓,打破慣性思維,提升及時主動的服務意識,認真履職盡責,切實加強汛期氣象服務的組織領導,做好汛前檢查與整改,加強值班值守,全力以赴,把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風雨鏗鏘礪初心,海門區氣象局將以敢為人先的闖勁、一往無前的拼勁、久久為功的韌勁,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副局長孫熔:由于時間關系,記者提問環節就安排到這里。如果記者朋友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在會后與氣象局的相關同志進行交流。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