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下午, 南通市海門區行政審批局在會展中心召開海門區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改革新聞發布會。以下是發布會內容:
張鋒: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由于疫情原因,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一個簡單的新聞發面會。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區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潘衛星、區行政審批局市場準入科科長沈欣欣,我是區行政審批局總工程師張鋒。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新聞媒體有:海門日報、海門人民廣播電臺、海門電視臺等。
今天新聞發布會共兩項議程。一是由潘局長對我區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改革情況進行介紹;二是回答記者朋友們的相關問題。
首先,請潘局長介紹改革工作相關情況。
潘衛星: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興在這個生機盎然的春天,向大家發布我區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改革的政策。
我區這次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改革,是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為企業松綁減負激發企業活力的通知》(國辦發〔2020〕29號)和省政府辦公廳《2021年江蘇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蘇政發〔2021〕11號)等精神制定的,核心舉措是推行市場主體住所與經營場所分離登記和市場主體集群注冊登記。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利企便民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抓手,著力破除市場主體登記中的不合理限制,降低創業門檻和成本,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各類場地資源,實現“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提高社會資本投資熱情,推動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內容
(一)明確市場主體住所與經營場所的法律性質。
市場主體住所是企業法人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法人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是決定和處理法人機構事務的場所。一個市場主體法人只能有一個住所,住所用以確認民事訴訟的管轄、用以確定法律文書的送達地、用以確定債務的履行地。經營場所指各類市場主體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所使用的地域空間及房屋建筑物,是從事經營活動的物質條件之一,但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權利、義務指向。
(二)明確住所承諾登記與經營場所備案情形。
對僅作為住所而不作為經營場所使用的建筑物,登記機關不再關注房屋性質和用途,實行申報承諾制,通過江蘇政務服務網申報的住所地址信息與公安部門編制的標準地址相符合,并承諾具有合法使用權的,無需提供其他住所使用證明。對經營場所實行清單管理,編制經營場所負面清單,清單外經營場所實行備案制。由各區鎮(街道)從整體規劃、城市管理的職能出發,對轄區內的房屋,通過一定的標準來判斷是否可以作為經營場所使用。對不允許作為經營場所或者不得從事餐飲、藥店、洗浴、五金加工、廢舊收購等特定業態的房屋地址信息應用標準地址庫數據信息進行標注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在經營場所備案時登記機關可在線檢驗經營場所負面清單管理庫,對不符合要求的地址不予備案。
(三)明確“一照多址”與“一址多照”登記條件。
市場主體住所和經營場所為同一地址的,住所登記和經營場所備案同時辦理;不是同一地址,但屬于同一登記機關管轄的,只需登記住所,經營場所備案即可,多個經營場所可免于設立分支機構,實現“一照多址”。市場主體以一家托管機構提供的場所作為住所登記或經營場所備案,并由該托管機構提供住所或經營場所托管服務的,實行集群注冊登記,托管機構需與政府及相關部門簽訂集群注冊登記合作協議,為多個市場主體提供住所或經營場所托管服務,實現“一址多照”。托管機構一般包括創業園、產業園、孵化平臺(創業空間、孵化器)、商務秘書公司等。
三、亮點解讀
(一)破解小微企業創業初期瓶頸。
在當前,小微企業和初創企業創業初期本小利微,由于辦公樓、門面等商業用房成本較高,房屋功能性要求較嚴且還有一部分行業有禁止性要求,導致場地資源供給緊張,制約了小微、初創企業的發展。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改革進一步放寬對住所的登記限制,一個工位號就能注冊公司,大大降低了市場主體創業門檻和運營成本,有利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二)降低企業拓展業務時間成本。
原先企業在登記注冊的住所和經營場所之外拓展業務,需要在新的經營場所重新辦理營業執照。因此不少企業持有多份營業執照,在進貨、財務匯總、繳稅等方面要做多份材料,難以統一,存在辦公、生產經營“分居”的問題。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改革后,只需要申請人提出經營場所備案,即可將新的經營場所地址記載于同一張營業執照上,企業無需再辦理分支機構領多張營業執照,大大節省了企業人力、時間成本。
(三)回歸企業信用承諾主體責任。
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改革實行申報承諾制,是建立市場主體準入前信用承諾制度,推動依法自治,落實主體責任,本質上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企業因此要承擔起主體責任,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絕大多數申請人來說,坐在家里自己如實填寫一張制式的《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申報承諾書》就可以了,再也不用復印一大堆房產證、租賃協議等材料。而用申請人承諾替代登記部門把關,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準入,但也強化了監管。如果申請人提供了虛假材料騙取登記,不但會面臨撤銷登記、吊銷執照的處罰,還將被列入“黑名單”,“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四)方便大多數也管控小部分。
我們不因為要“大眾創業”就“一放了之”。對于在城市居民住宅區內從事餐飲、娛樂、洗浴、五金加工等容易產生環境污染的公共服務行業,從事易燃易爆物品銷售、儲存等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行業,以及法律、法規禁止住宅經營的行業,一律不得登記為經營性住所。
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改革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住所與經營場所分離登記以及市場主體集群注冊登記,提升企業準入便利化水平,促進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優化我區營商環境。感謝媒體朋友們長期以來對商事制度改革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我們也期盼與媒體朋友們一道促進全社會形成理解改革、關心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圍,確保改革順利推進。謝謝大家!
張鋒:謝謝潘局長!
現在,進行第二項議程,請媒體朋友們就住所登記改革問題現場提問,區行政審批局市場準入科就相關業務問題現場予以解答。
記者:這次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怎樣的突破?
沈欣欣:感謝您的提問!我區這次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改革,主要是推行市場主體住所與經營場所分離登記和市場主體集群注冊登記。
市場主體住所與經營場所分離登記后,市場主體可以登記一個住所和多個經營場所。市場主體在住所以外且仍屬于我區行政管轄區域內開展一般項目經營活動的,可免于設立分支機構,只需要申請經營場所備案登記,登記機關在換發的營業執照上標注“一照多址”字樣。
集群登記,是指市場主體以一家托管機構提供的場所作為住所登記或經營場所備案,該托管機構為多個市場主體提供住所或經營場所托管服務,登記機關在核發的營業執照上標注“集群登記”字樣。
這次改革,旨在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創業成本,破除市場主體登記中的不合理限制,在更大范圍內釋放住所資源,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各類場地資源。從而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提高社會資本投資熱情,推動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記者: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改革后,是否是意味著辦執照的標準降低了,什么房子都可以辦理執照了?
沈欣欣:您好!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改革后,對僅作為住所使用而不作為經營場所的建筑物,登記機關不再關注房屋性質和用途,實行申報承諾制。對經營場所的要求標準沒有降低,仍然是要具備合法使用手續,并且符合建筑安全、生產安全等相關安全要求,符合國家對相關行業的特定要求,違法建筑、危房、非規劃為經營性用途的地下空間、車庫車棚等仍然不能作為經營場所使用。
記者:“一照多址”的內容是什么?有什么意義?
沈欣欣:您好!“一照多址”,就是一個營業執照對應多個經營地址。根據法律規定,企業的住所只能有一個,經營場所可以有多個,實行“一照多址”最大意義是免予分支機構登記,既減輕了企業負擔,又有效防止監管真空。
張鋒: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記者提問就安排到這里,如果還有問題,可以在會后與我局相關同志進一步交流。我們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能讓社會各界進一步了解和關心市場主體登記改革,也希望媒體朋友們,幫助我們一起營造理解改革、關心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圍,共同建設“強富美高”新海門!再次感謝大家參加今天的發布會,祝大家工作愉快、身體健康。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