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12月19日下午2:00
主題:海門區城管局2022年度民生實事項目落實情況發布會
地點:海門區城管局三樓會議室
發布人:區城管局副局長袁春華
區城管局市容管理科科長顧軍飛
主持人:區城管局辦公室主任秦惠華
圖文實錄:
秦惠華:
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同仁們:
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是區城管局辦公室的秦惠華。
經過精心籌備,海門區城管局2022年度民生實事項目落實情況新聞發布會如期舉行。首先介紹一下本次新聞發布會的發言人,他們分別是:區城管局副局長袁春華、區城管局市容管理科科長顧軍飛。參加本場發布會的新聞媒體有:我區融媒體中心的記者朋友們。在此,我謹代表海門城管局,對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今天的發布會共有兩項議程,一是由袁春華局長介紹2022年度城區停車管理相關工作開展情況,二是接受媒體記者提問。
首先,進行第一項議程,請袁局長介紹今年以來,我局在停車管理民生實事方面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袁春華: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媒體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城市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關心,根據安排,下面我就城管局今年的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情況,向大家做一匯報。
停車建設管理整治是現代城市治理的重要內容,也是關乎群眾生產生活、提升城市形象和宜居水平的重要舉措。一直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停車建設管理整治工作,并納入了今年的區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中。城管局作為停車管理工作的牽頭單位,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下,以解放思想為引領、以服務大局為核心、以為民服務為己任,緊緊圍繞“破解停車難題,增進民生福祉”的工作目標,深入實施停車管理綜合整治,停車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新進展、新成效。
一、多措并舉,有效增加城區停車資源供給
一是加快新建,優化完善配套停車設施。結合城市工程建設計劃,本年度新增東洲公園、秀山公園、海門大劇院、第三人民醫院等8處停車場設施,共計增加停車泊位1532個。二是系統改造,充分發掘現有停車資源。完成嘉陵江路鄰里市場和龍馨家園西門停車場的智慧化改造工程,通過清理“僵尸車”、消除衛生死角、完善配套設施、接入智慧停車系統等方式,新增停車泊位249個,極大地提高了現有停車資源的利用效率,形成多方共贏局面。依托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對復興新村、海影新村等6個老舊小區停車泊位進行統一改造,增加停車泊位239個,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三是規范施劃,合理增加路內泊位供給。根據《南通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導則》和《海門城區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工作方案》要求,對不規范的停車泊位進行重新施劃,對有條件的區域應劃盡劃,對路內收費泊位進行科學編號,完成青海東路、靜海路、嘉陵江路、南海路等16條路段路內泊位規范化施劃出新工程,累計施劃路內停車泊位774個,非機動車泊位線6200余米。
二、強化整治,有力提升停車秩序管理水平
一是示范引領,提升停車管理服務水平。以創建停車管理示范路為契機,圍繞人民中路、海興路、黃海路、靜海路、南海路、育才路等創建路段進行設施升級、服務提升和管理優化。聯合交警部門強化日常執法管理,依法嚴查各類違法停車行為,對重點區域重要路段開展常態化整治,進而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我區停車管理服務水平。二是規范收費,盤活停車資源利用效率。遵循市場周邊及商業綜合體周邊為主的原則,將東洲市場、通源市場、海南市場等農貿市場周邊路段和洱海路、黃海西路共計357個停車泊位,作為第一批路內泊位收費試點路段。利用價格杠桿,提升路內泊位周轉率,緩解重點區域的停車壓力,助力改善交通秩序。三是強化監管,推動停車秩序提質增效。城管局聯合公安局加強檢查和管理,完善停車秩序引導員隊伍建設,強化對城區主次干道和各大市場周邊停車秩序的引導,積極推進城區停車秩序管理工作不斷提質增效。
三、科技賦能,推進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建設。
一是全面升級現有管理平臺。完成平臺云服務器升級部署和一期系統的代碼移植、數據遷移和系統優化,手機APP、微信小程序同步開發,新增停車泊位實時余量查詢、智能導航、停車場信息查詢、電子發票等便民服務,優化升級支付中心模塊,提供電子支付、無感支付、ETC支付等多種支付渠道,停車管理數據“一張圖”目前已正式上線試運行。二是實施停車管理設施智能改造。引進“智能巡檢車+ETC支付”和智能地面車位鎖等新一代停車繳費管理技術,完成30個點位 ETC電子繳費設備和人民中路試點收費路段20套智能車位鎖安裝工作,助力路內泊位收費工作開展,切實提高路內泊位利用率和周轉率。三是強化停車數據匯聚。目前,海晟集團負責管理的25個路外停車場和5條收費路段路內泊位,共計4674個停車泊位已全面接入系統平臺,實現智慧化管理。同時加快推進社會停車場資源匯聚,已完成第三方停車場對接文檔程序開放,正聯合大有境、彩虹漾、商和廣場等部分社會停車場建設單位進行數據對接調試,后續將逐步把城區大型商超綜合體停車場數據接入平臺,全面擴容智慧系統各類停車場數據,為公眾停車智能化、便利化打下堅實基礎,實現城區停車數據“一張網”建設。
各位同志,媒體界的各位朋友,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充分地認識到,現階段停車管理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仍未完全解決,停車資源供給不足、管理效果不明顯等情況仍然存在,特別是老城區停車難、停車亂、停車不便捷更是當前急需解決的民生堵點、民生痛點。群眾有所呼、我必有所應!下一階段,我們將繼續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決策,以此次新聞發布會為新的起點,堅持人民滿意的第一標準、便民惠民的首要目標、常態長效的根本要求,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飽滿的干勁、更加過硬的作風,拼搏實干、奮勇爭先,系統化、項目化推進停車建設管理整治工作,進一步提升城市幸福指數、文明指數,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為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海門作出更大的貢獻!
最后,我想通過新聞媒體呼吁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朋友們,全力支持并積極參與到停車建設管理整治工作中來,努力爭當文明停車的示范者、宣傳者、志愿者,齊心協力,共同建設好、維護好我們海門美麗的家園。同時,也請各位媒體朋友們繼續關心、支持停車建設管理整治工作,加大規范停車、文明出行的宣傳報道,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謝謝大家!
秦惠華:
感謝袁局長的精彩發布,下面進行第二項議程,請各位媒體記者進行提問,提問時煩請介紹一下所代表的單位。
融媒體中心:
請簡要介紹一下今年海門城區停車供給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效?
袁春華:
我區今年計劃新增的2000個泊位,目前已完成2020個。其中城市建設工程配建公共停車場6處,新增停車泊位509個;人防停車泊位新增1023個,兩處長期失管停車場通過智慧化改造納入公共管理,新增停車泊位249個,海門街道老小區改造工程新增停車泊位239個。
同時,根據《南通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導則》和《海門城區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工作方案》要求,我局有序開展路內停車泊位的規范化施劃出新工作,并對計劃納入收費管理的泊位進行科學編號。5月,完成第一批次青海東路、靜海路、洱海路、嘉陵江路等“四橫四縱”八條路段的出新工作,共計出新路內停車泊位434個。9月以來,我局結合南通市停車管理示范路創建工作和2022年度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要求,對第二批次黃海路、南海路、育才路等八條路段進行了施劃出新,共計出新路內停車泊位340個,非機動車泊位線約6200米。
融媒體中心:
今年的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中提出要高標準建設智慧停車系統,請介紹一下海門智慧停車系統目前最新的建設進展?后續會給老百姓帶來哪些便民服務?
顧軍飛:
今年以來,區城管局充分發揮停車管理工作牽頭抓總作用,以破解停車難題,增進民生福祉為目標,積極打造具有我區特色的智慧停車管理系統,通過優化升級現有智慧停車系統平臺、引進新一代停車管理技術、整合城區各類停車資源等多種手段,努力打造規范有序、安全便利、協調發展的停車環境,方便群眾出行停車。
一是加快系統研發,提高停車智能化水平。依托城區現有智慧停車系統平臺,綜合運用5G通訊、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加快停車管理功能模塊開發升級,打造一套覆蓋城區全域,具有泊位信息查詢、智能導航、電子支付、ETC支付、電子發票等功能的便民智能停車服務體系。目前已完成現有停車管理系統服務器擴容升級、功能模塊嫁接、數據遷移匯聚、支付通道優化、功能漏洞修復、第三方對接文檔開發等系列工作,平臺將于年底上線試運行。
二是推動技術引進,增強停車物聯管理技術。牽頭發改委、公安局、海晟集團等有關單位聯合推進城區路內泊位試點收費工作,引進“移動視頻巡檢車+ETC”、地面式車位鎖等新一代停車管理技術,完成城區重點交通節點30套ETC電子繳費設備和人民中路試點收費路段20套智能車位鎖的安裝,通過管理技術智能化升級,提升停車管理效能,規范道路停車秩序,利用價格杠桿引導機動車合理分流,提高路內停車資源配置效率和周轉率,有效解決“僵尸車”問題。
三是推進資源整合,提升停車資源利用效率。依托智慧停車系統,優先推動公共停車場數據接入,逐步推進社會停車場數據接入,實現停車資源有效整合、統一監管,實現停車資源利用最大化。截至目前,平臺已經接入城區各類停車場數據25個,計劃路內收費路段5條,接入總泊位數4674個,正與大有境、彩虹漾、商和廣場、東恒盛商業樓等第三方社會停車場開展數據對接,后續區城管局將按照“應接盡接”的工作目標,全覆蓋接入停車場運行數據,全面擴容智慧系統各類停車場數據,為公眾停車智能化、便利化打下堅實基礎。
融媒體中心:
《南通市機動車停車條例》將于2023年2月1日正式施行,請問城管局作為停車管理工作的牽頭單位,針對此項條例的實施,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
顧軍飛:
為響應明年《南通市機動車停車條例》的出臺,城管局提前謀篇布局,下階段將重點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建立停車資源基礎數據庫。組織對城區各類停車場進行全面摸排,實行停車場信息申報備案制度,優化細化停車場分類及審批、管理規定,形成“一場一檔”,建立健全以配建停車場為主、路外公共停車場為輔、路內停車泊位為補充的停車保障體系。按照應接盡接的原則,逐步推動社會停車場停車管理數據接入區級智慧停車平臺,實時、準確上傳和更新停車數據,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停車指引服務。
二是深入開展停車綜合治理。條例明確了新形勢下政府及部門在停車治理中的法定職責,我們城管部門作為停車場管理的主管部門,將強化和發改委、公安、市監、規劃、住建等有關部門的協同聯動,優化停車資源供給,完善公共停車設施服務收費機制,開展停車秩序綜合整治,規范道路泊位設置,改善道路停車秩序,加強停車行業監督管理,建設推進停車服務專業化、市場化和規范化。
三是盤活存量資源推進停車共享。全面推進現有停車場資源“挖潛”,探索停車資源共享服務機制,推動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專用停車場,在具備安全和管理條件、滿足自身停車需求的前提下向社會開放,實行錯時共享停車,緩解老舊小區、商貿市場等停車矛盾突出區域的停車難問題。
四是著力解決群眾關切的治理難題。聯合公安部門開展退界區停車亂象治理,對在城市道路規劃紅線與建筑物之間開放式場地上的停車泊位,未按照停車種類、停車方向、停車標線有序停車的、擅自設置地樁、地鎖等侵占上述停車泊位的,進行聯合整治。開展公共場地違規設置停車泊位和違規收費問題的專項整治,規范公共停車場收費定價,按照城市中心區域高于非中心區域、路內高于路外、地面高于地下、白天高于夜間、擁堵時段高于空閑時段、大型車高于小型車等差別收費原則制定,動態調整并向社會公布,同時依托路內泊位收費管理工作的推進,解決車輛長期占用公共停車泊位的問題。
秦惠華:
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城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由于時間關系,今天提問環節到此為止,如果各位還有別的問題,歡迎會后與我局聯系,我們將開誠布公地與大家做進一步交流。最后,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