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南通市海門區民政局在區會展中心101會議室召開社會救助工作新聞發布會,民政局副局長沈曉燕、社會救助和慈善事業促進科科長陳杰出席,并回答了記者提問,民政局辦公室主任邱錦華主持會議。海門日報社、海門人民廣播電臺、海門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媒體參加。
區民政局辦公室主任邱錦華:大家上午好!歡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社會救助工作,關系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扶危濟困、救急救難的兜底性制度保障,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盏闹匾獌热?。近年來我區社會救助工作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在保障基本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區社會救助的相關情況,區民政局副局長及相關業務科室負責人,就我區社會救助工作有關情況向大家作簡要介紹,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新聞媒體有:海門日報、海門人民廣播電臺、海門電視臺、海門發布。還有民政局相關職能科室和直屬單位的同志。
今天的發布會主要有兩項議程。一是由沈曉燕局長對社會救助工作開展情況作個介紹 ;二是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首先,我們請沈曉燕局長介紹相關情況。
區民政局副局長沈曉燕: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代表區民政局感謝媒體朋友和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我區民政工作的關心與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區社會救助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以來,全區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高質量現代民政建設為主線,扎實推進兜底救助、精準救助、溫情救助、規范救助,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職責。
一、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提升兜底保障能力。
一是修訂《南通市海門區最低生活保障實施細則》,對低保對象認定、收入財產核對、審核確認流程和動態管理等作了新的規范。二是完善特困人員認定辦法。拓展“無勞動能力”的殘疾種類和等級、完善了“無生活來源”認定條件,調整了“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認定條件,擴大了未成年人范圍。三是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全面建立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廣泛開展急難情形小額先行救助,實行“先救助、后備案”。對于重大生活困難,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提高臨時救助標準。完善“急診救助”模式,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先行給予臨時救助,再視情轉介基本生活救助或專項救助,形成銜接有效的救助鏈。
二、強化兜底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是落實兜底救助,守牢脫貧致富奔小康底線。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對符合條件的對象及時落實兜底保障政策。截至10月底,全區共保障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4148戶、5012人,發放低保金3271.1247萬元,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到每人每月750元,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城鄉特困供養年基本生活標準達到24300元和12480元。1-10月,開展臨時救助635人次,發放救助金86.74萬元,人均救助1366元。二是鞏固拓展兜底脫貧成果,保持過渡期內社會救助兜底政策的穩定性。按照“四個不摘”要求,落實就業成本扣減、低保漸退等政策,對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經本人申請,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保持民政領域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三是開展低收入人口認定工作。制定了《南通市海門區低收入人口認定和動態監測實施方案》,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標準1.5倍的低保邊緣家庭和扣減剛性支出后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標準的出型困難家庭,進行全面摸底排查,集中認定。符合條件的,錄入低收入人口數據庫,為開展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提供信息支持。
三、強化精準救助,提升了兜底保障質量。一是深入推進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和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活動,全面梳理三年來專項治理中發現問題及整改落實情況,對近親屬備案人員逐人排查,堅決糾正優親厚友等違規納入低保問題。加強部門間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及時將易返貧、易致貧人口中符合條件對象按規定納入兜底你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全面梳理 2018 年以來社會救助領域的來電、來信、來訪事項,確保群眾反映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梳理排查低保金發放臺賬,集中治理資金發放不規范的問題,進一步完善資金監管長效機制。二是健全精準核對核查機制。充分發揮大數據核對平臺作用,完善了“線上核查”和“線下排查”相結合的工作機制。依托省核對信息平臺,對全區在冊城鄉低保對象以及部分贍撫養人的“房子、車子、票子”等全量數據進行新一輪核對,進一步提升了低保對象精準度。穩步實施常態化核對,每月分兩批進行數據比對,做到申請低保逢進必核、動態復核。三是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在政府門戶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全面公開區鎮二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規范投訴舉報電話值守。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救助效率不斷提升。
推進社會救助審批制度改革。將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小額臨時救助三項社會救助審批事項下放給鎮(街道)。簡化救助申請審核手續,提升救助時效。充分利用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以“數據跑路”代替 “群眾跑腿”,取消可以通過政府部門間信息共享獲取的戶籍、婚姻、殘疾、房產、車輛等證明材料,實現申請人只需提交身份證和“家庭經濟狀況核查授權書”一證一書即可啟動程序申請救助,讓困難群眾“只需跑一次、無需開證明”。對沒有爭議的救助申請家庭,不再進行民主評議。堅持凡進必核、動態復核,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推動核對平臺提檔升級,提高核對時效。
近年來,我區會救助制度體系日益完善,工作機制不斷健全,財政投入持續加大,救助水平穩步提升,有力兜牢了基本民生保障底線,但對照新時代民生保障制度建設的新任務,對照困難群眾的新期待,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下一步,我們將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以建立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基本生活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深化溫情社會救助改革為重點,推動救助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完善,綜合救助格局更加成熟定型,推進社會救助高質量發展。
區民政局辦公室主任邱錦華:謝謝沈局長!下面我們進入提問環節,各位記者可以向出席發布會的有關同志進行提問,提問時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海門電視臺:目前,民政部門正在開展低收入人口認定工作,請問此次認定的低收入人口與原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是什么關系?
區民政局社會救助和慈善事業促進科科長陳杰:民政部門認定的低收入人口包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與原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分屬不同的認定體系,既有交集也有不同,原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要納入低收入人口范圍,應當符合低收入人口的認定條件,按規定程序進行認定。
原農村建檔立卡農戶是此次集中認定摸底排查的重點對象,我們將通過信息比對、入戶核查等方式,將符合認定條件的全部納入農村低收入人口中。對未被認定為低收入人口的原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納入動態監測范圍,重點關注基本生活狀況。
海門日報:“十三五”期間我區對困難群體實行結對幫扶舉措,實現了全面脫貧,但一部分困難群眾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原因導致家庭剛性支出增長,存在致貧返貧傾向,請問民政部門對這類困難家庭有何具體的救助幫扶舉措?
區民政局社會救助和慈善事業促進科科長陳杰: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步之年、關鍵之年。民政部門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并分類優化調整,持續推進脫貧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一是對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已脫貧人口,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并按困難類型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等,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二是實施“低保漸退”政策,對家庭人均收入超過低保標準的,給予一定期限的救助漸退期,確保脫貧穩定。三是實施“剛性支出”扣減政策,在救助準入端口核定家庭收入時,可按規定直接扣減家庭成員剛性支出,主要為家庭成員因患病、殘疾等增加的必要的醫療費用、護理費用、康復訓練費用以及家庭成員中由于求職或者自謀職業所增加的必要的就業成本等,通過家庭成員剛性支出扣減后,按規定享受現有的各項救助政策待遇。四是開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對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全面摸排核實低收入人口情況和底數,通過自主申報、入戶走訪、熱線反映、數據比對等方式,把低收入人口全部找出來,納入監測范圍。堅持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加強線下主動發現、線上信息共享,對預警標識的低收入人口,組織人員進行實地調查,一旦發現需要救助的低收入困難群眾,及時給予救助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海門人民廣播電臺:最近,我區出臺了《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請詳細介紹一下《實施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區民政局副局長沈曉燕:社會救助工作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一項保民生、促公平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區社會救助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措施密集出臺,制度體系日益完善,工作機制不斷健全,財政投入持續加大,救助水平穩步提升,有力兜牢了基本民生保障底線。但是對照新時代民生保障制度建設的新任務,對照困難群眾的新期待,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在救助覆蓋面、救助服務供給、救助資源統籌、基層能力建設等方面,還需要通過改革加以完善,進一步編密織牢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安全網。
中辦國辦、省委辦省政府辦、南通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相繼印發《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分別明確了全國、全省、南通市新時代社會救助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我區的《實施意見》總體上貫徹中央、省、南通的基本要求,同時發揮了海門特色救助工作優勢,既立足當前又展望長遠,在救助范圍拓展、救助方式創新、救助資源集中、救助能力提升、救助模式暖心五個方面形成新的突破。對全面謀劃“十四五”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兜底民生保障工作提供了遵循,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難群眾、弱勢群體,真正實現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實現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
區民政局辦公室主任邱錦華:感謝大家對我們民政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今天的記者提問就安排到這里。如果媒體記者還有相關的問題,歡迎會后和我們相關的領導或科室作進一步交流。本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